为认真落实国家、广东省、深圳市减灾委关于做好2023年国际减灾日宣传工作的安排部署,扩大防灾减灾救灾宣传教育的覆盖面,营造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良好氛围。由南山区应急管理局主办,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地质环境保护协会承办,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、深圳市地质环境研究院协办,南山区减灾委员会成员单位代表共同参与的南山区第34个国际减灾日活动于10月13日在工勘大厦举行。
“国际减灾日”的设立可以追溯到1989年。为促进风险意识及减灾的全球性文化,由联合国大会倡议设立,在每年10月13日举行。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“共同打造有韧性的未来”。韧性城市是指在面临灾害和风险时,具备耐受、适应和快速恢复能力的城市,是城市安全发展的新范式。韧性城市的打造离不开防灾减灾工作的有序开展。
此次活动以防灾减灾宣传展板投放、科普作品轮播、监测预警装备展示、主题报告宣讲等形式,广泛普及和宣传防灾减灾救灾科普知识,助力提升综合防灾减灾救灾的能力。
南山区应急管理局四级调研员胡军光在会上强调,一要早预警早行动。完善统筹协调机制,聚焦多灾种和灾害链,强化气象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联动机制;二要强化源头管控。做好风险普查,修订防治规划,做好应急预案;三要推动共建共治。开展政产学研企协同创新,促进防灾减灾科技成果产业化。提高综合监测和预报预警能力,培养现代化、专业化的应急救援队伍;四要“人人懂安全,个个会应急”。加强公益宣传,开展常态化应急疏散演练,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,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。
活动还邀请到深圳市地质环境监测中心教授级高工蔡建斯,作《数智科技助力防灾减灾 共同打造韧性城市》主题报告。蔡建斯就韧性城市的打造,防灾减灾实例及新技术新方法做了精彩分享。
防灾减灾日的设立旨在营造全民关注、全民参与防灾减灾的社会氛围,提高各级综合减灾能力,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损失。协会也将持续关注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发展,积极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,携手共同打造有韧性的未来。